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用砖瓦的
说起中国的古建筑,很多人都会想到我国古建大多是木建筑,其实,砖作为建筑材料,其使用历史也很悠久,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砖的那些事儿。
砖的出现
我们都知道“砖”是以泥土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。但是,你知道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?
远古时期,为了抵御野兽和不定期的狂风暴雨,人类学会用泥土捏制成砖胚建造简陋的居所。
这些把粘土摔打修整成方正的土块、或者直接在模具里压制成型的砖是土坯砖,是一种最简单的墙砖。
土坯砖
这种制砖方法,至少已经流传了四五千年的时间,早在距今约4000—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中,已经发现了用土坯砖砌成的墙体。但这些土坯砖,因为少了烧制过程,坚固性、抗压性、防水性都很差,和我们今天所说的“砖”并不一样。
砖和陶都由粘土烧制而成,二者的原料和制作工艺相同,因而能熟练烧制陶器的史前人类,自然也能将土坯砖入窑,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砖。2014年,考古人员在仰韶文化蓝田新街遗址中,发现了5块经过烧制的残砖,经测定约有5000多年历史,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砖,被称为“中华第一砖”。蓝田新街遗址出土的烧制砖
就这样,泥坯经烧结能变成砖块,它成了一种足以与石头相媲美的建筑材料,很快在当时的社会中普及开来。
砖的发展
砖瓦作为建筑材料,在我国历史悠久。提起砖瓦的历史,人们总会想到“秦砖汉瓦”。
秦砖
其实到了商周时期,人们已经制出结实耐用的青砖。而战国时期的建筑遗迹中,已发现条砖、方砖和栏杆砖等,制作工艺趋向成熟。
秦朝时期,中国砖块烧制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,并开始大规模用砖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兴都城、建宫殿、修驰道、建帝陵……著名的阿房宫相传就是以砖铺地。而秦始皇举全国之力修建的万里长城,全部由砖块建成,历经千年风雨,至今保存完好。
长城
秦砖的特征是纹饰丰富,或雕龙,或刻字,形式古朴但独具匠心。更重要的是,上面往往绘制了表现当时生活场景的纹饰和画像,对当时的历史研究极有价值。
此后历代,砖的使用越来越普及,青砖因性能优良且能保存上千年而备受统治者青睐,被广泛用于建造大型建筑、地下陵墓。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用来建造城墙的砖。
汉代画像砖 嫦娥奔月
西安城墙的砖
中国古代的城墙,虽然多为土筑,但也有石垒砖砌的。《太平御览·居处部》引《吴录》曰:“景帝时(258—262年),戍将于广陵掘诸冢,取板砖以城,所坏甚多。”这说明,我国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砖城,构筑砖城也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但是,由于砖城成本过高,难以普及,直到明朝,我国才开始大规模运用城砖,这一现象的出现,大约是炸药火炮在军事上越来越重要的反映。
西安城墙就是一处典型的内为筑土、外侧与顶部加砌砖石结构的城垣建筑。明西安城墙规模巨大,使用了大量的特制青砖,这种砖比一般民用建筑用砖要大,号为城砖。西安城墙建筑规范,砖石墙体坚固而不易受到破坏,突出了其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效用。
西安城墙周长13.74公里,外表全为城砖包砌,用砖量极大。据文保专家估算,明代西安城墙用砖总数大约在2600万块以上,相当于现代建筑的红砖2亿块,这些城砖如果一块块相连,长达1.2万公里。
风霜雪雨千载,城墙一直都在。经历了1400多年的变迁,西安城墙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、规模最宏大的城墙,是古都西安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,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。
一块一块砖,是城墙走过风雨的真实写照,守护了古城脊梁,守护了一城百姓。去年,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面向全社会发起“城墙守护人”公益项目,呼吁大家为古城墙捐一块砖、献一份爱心。捐出一块砖,又不仅仅是“一块砖”,是古城墙永葆青春的“良药”。加入我们,一起成为“城墙守护人”,用“一块砖”的力量来守护我们的骄傲!